clash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城镇化,先不搞得那么复杂,简单点,那就是:农民变市民,村镇变城市。在把这个变城市简化,就是住楼房、在单位(公司)里上班或者自己做老板。
从外表上看,城市有很多楼房,虽然楼房根本不是城市的标志,但现在绝大多数人就认为楼房是城市的标志,怎么这么肤浅。所以很容易推导出城镇化第一个特点就是要在村镇里建楼房。然后第二个,要在单位里上班,简单点就是在原来的村镇里创造就业机会。怎么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土地流转到农业公司后,农民继续种地,但身份变成了工人,种地的工人,佃户又回来了。别小看身份这一转,收入很可能就从每人每年几千块,变成了每人每年1-2万,在加上土地流转得到的钱或者出租土地给农业公司的钱,能忽悠很多人的。流转土地得到的钱,哦,买房了,钱又没了。第三个,自己做老板,原来村镇里的人出去打工了,剩下那么点人,做什么生意啊。
如果是这样做,问题就要来了。原本的一个村镇人口,特别是在大规模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建很少房子就足够了,没什么拉动作用。而且土地流转到农业公司后,会出现一定量的工人需求,现有的村镇人口也满足不了。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增加村镇的人口,从而增加本地房子的需求,以及满足农业公司的用工需求。怎么增加村镇人口?短期内不能凭空变出那么多人,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抽人。
这个时候问题就变成了从哪里可以抽到人。现在能想到的有三条。
第一条,外出打工的人回流。外出打工比在家门口多不了几个钱之后,人是会回流的。
第二条,政府冗员发配到各村镇,又来一次“上山下乡”,进到农业公司里做官。
第三条,吸引劳务输出大省的人进入,但这个不怎么靠谱,因为这些人的本地也需要留下这些人,能流出来的不多。
所以能抽到人的方法只能依靠回流和上山下乡。
在这些情况发生以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大概考虑了一下,
1、房地产下乡了。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房地产还是支柱,只是建设的工地换到村镇了。然后原本在外做建筑的人,可以回本地的工地打工了。这样带动的不仅仅是工人的回流,还会带动白领跟随,多少不好估计。买房后的装修,也会让在外做装修的人回流,家具购买回流….这样可以保住一部份的钢铁、水泥、家具、装修等等相关产业的产能。
2、劳务吸纳大省的劳动力要短缺了,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少了。导致的结果自然是要提高工资,这样一来,成本更高了。加上汇率狂飙,呵呵,出口不妙啊。
3、更为关键的是,人口回流后,工厂会被迫跟随迁移,这个可是会让买房的人减少,但更可怕的是租房的人会大幅减少,导致租金下跌。这个可是对城市房地产的巨大利空。
4、政府借此裁撤冗员,会得到一个好名声。
最后就是怎么做了。那就太简单了,政府出面成立农业公司,然后银行贷款给农业公司,农业公司去收购流转的土地,然后建房、卖房,然后配套的公路建设。这样政府还得到一个最好的名声,真的关注农村了、反哺农民了。GDP又能玩下去了。
说这么多,只是感觉这个城镇化的风险太大。首先不管弄不弄的好,只要启动,农民肯定失去土地。真搞好了,现在的工业大省也可以说玩完了,因为很多工人回家了。如果搞不好,呵呵,失地农民就是最大的稳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