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度用水和水质污染的问题会愈发严重。如今水资源的稀缺性在中国十分突出,“水权”——相当于可使用自然资源水的许可证——的概念也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密集出台了关于水权的政策法规,2011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将水利工作放到了治国高度,提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十年目标。但是,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陈虹的研究指出,中国水权交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仅出现了跨行政区划的取水权转让(例如浙江跨行政区域水权转让、宁蒙跨行业水权转换等),水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今后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依旧是公共财政拨款、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和自筹资金,而通过股票市场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这方面,则无论股票发行量还是筹资规模都有待大幅提高。陈虹认为,我国应借鉴各国水权制度建设的经验。近年来,为了防止资源滥用、有效利用水资源,各国对水权以及相应的水权市场加强管理正在成为世界潮流。与世界各国经验相同,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必然也是一个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说水权交易中政府作用更多地代表了公平性,而市场作用强调了效率性的话,把握两者的平衡将是在水权制度建设和水权交易中一个永久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在未来中国完善水权制度的过程中,将如何判定水权的公权和私权性质、如何确保市场准入条件的公平、信息的透明公开、如何协调跨国水资源和国际水权市场、如何设计和规范水权交易衍生金融产品、能否成功引导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资金进入淡水资源领域以分散资产泡沫,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